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政协 >> 社情民意 >> 正文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25

县政协副主任科员李三莲反映: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受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制约社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一个瓶颈,甚至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当前的教育理念应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根据青少年青春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尤其在人生黄金阶段形成的认知、习惯、兴趣、价值观及世界观等方面开展全面身心教育至关重要,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要注重政策引导

家应调整师范类院校专业招生比例,适量增加心理学专业数额,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专职任教;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形式,努力解决专职心理教师缺乏问题。

二、要抓好学校教育这一主体地

学校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围绕“学校、老师、学生”三位一体更好地创建优质身心教育环境。

(一)学校代课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按知识结构和规律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对学生要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生宣泄心理郁结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情况下,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劳动、尊重学生成绩、尊重学生隐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注意耳濡目染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

家庭要主动与学校、社会各层次的教育协调配合,积极承担孩子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的义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及时耐心消除孩子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浮燥等不良情绪,塑造活泼开朗、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性格,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学习品质。同时,家庭对孩子还要及时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让孩子不断主动调整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