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政协 >> 提案工作 >> 正文
关于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提高普高办学水平的思考
作者:宋马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0

提案内容:(可打印、可另纸续写)                       

    近年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柳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1、通过大额度资金投入,从幼儿到高中建起了多所堪称吕梁一流的高标准校舍,基本满足柳林百姓对教育的需求。2、通过教学软件的投资,各校数字化管理与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教学设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3、通过“家乡好学校建设”,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4、通过实施三年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5、通过与河北上海合作交流,努力提升高中学校办学质量。从历年的高考达线人数看,高考成绩稳居吕梁山上九县前茅;县委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开放力度,教科系统的合作交流办学程度前所未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有口皆碑的。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就是我们执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提高普高办学质量。                                    

    打造上海实验高中的背景分析                        

    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是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迫使柳林教育必须从理念、观念、思路、做法上来一次大革命。                      

    新高考改革从2015年率先由经济教育强省的上海、浙江开始,时过五年,山西还未进入。这次改革是一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改革。原来的高考唯分数论,虽然我们这些落后地区吃点亏,但用我们传统的老套套、旧办法、死鸡熬白菜的工夫,总有一些孩子能走出去。而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更偏向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却却又是我们这类地区的短板。这次改革更有利于大城市的孩子,更有利于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更有利于精英人才的选拔,更有利于名校强校的发展。最迟亏的就是山区落后地区,特别是像我们这类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                                

    未来的教育怎么搞,未来的孩子怎么教,这个方向的把握决定了未来我县教育的兴衰成败。这也是落后地区弯道超车的一次考验。如果我们把问题看的简单点,应付一下,也就是那样,但未来我们会遇到比今天还要难堪的尴尬。如果我们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改变观念与做法,或许就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引进上海资源,就是要引进理念与观念、作风与态度、做法与技术以及学生培养的素养与质量标准。        

    二、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是柳林教育系列性改革的终端环节                                                    

    近年来,县政府为了提升柳林整体办学水平,不惜投资与上海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三年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先后与上海合作结对了三十二所家长好学校;成功创办了柳林上海实验小学;上海实验初中已经纳入规划,并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那么高中怎么办?基础教育的根基在小学,基础教育的终端在高中。小学办的好,是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好了基础;高中办的好,就会产生终端效应,就会增强百姓对柳林教育的信任感,会大大减少学生外流这一严重影响柳林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怪状。                                            

    三、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是柳林百姓迫切的呼声        

    从历年二本达线人数看,柳林教育基本位居吕梁中等偏上,位居山上九县前列,也不算太差,只是和柳林超强的县域经济不相匹配,其实经济与教学在短期内是不能成正比的,经济可以突击(暴发户),教育却是慢功,需要有个渐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高了,但慢功发展的教育一下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出现了学生大量外流的怪状,时间长了就步入了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优质生源外流却却反映在柳林办一所高标准的高中学校是柳林人民迫切的需求,上海实验高中的创办正是顺民心、合民意的重要决策。既满足了百姓的教育需求,也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更促进了柳林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打造上海实验高中是柳林教育内部管理的需要      

    柳林教育的问题表象是薄弱的基础教育引发的的教育终端成品不优;柳林教育的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柳林地方文化的局限性从而养成教育内部管理不够精细,更缺乏创新的习惯性做法。通过创办上海实验学校,引进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观念、作风与态度、技术与做法、质量与素质标准,从“精”“新”两个方面做文章。个人认为不论是2003年柳林教育体质改革,还是2012年新高中搬迁,都在“精细”“创新”两个方面还需寻求突破,打造柳林精品教育效应,创造柳林教育新感觉,以此提升柳林百姓对教育的信任感,确保优质生源不外流。通过与上海合作,就得从精细化管理与创新性工作入手打造柳林精品教育,提升百姓对柳林教育的信心与信任度,从而实现优质学生不外流的良性教育环境,提振柳林教育的士气与斗志,提速柳林教育健康而持久的发展。                          

建议办法或要求:                                        

    上海实验高中的合作模式                        

    1、离石江阴中学模式                                

    离石江阴中学模式是离石区与江阴合作办起的一所公立学校。就眼前来说还算比较成功的合作,这所学校创办时的总思路就是办学文化的相对隔离。                         

    办学初期由江阴选送校长、中层管理人员、高考科目骨干教师,其余老师从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聘。每科有江阴来的老师带着这些新大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江阴的管理、江阴的理念、江阴的做法,带动这些新大学生形成不同于吕梁作风、习惯的新学校文化。只要是合作,就是双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碰撞的是双方文化的差异;交融的是双方文化的同化。所以离石江阴学校在起步时它不希望是碰撞,因为碰撞就会有阵痛;它也不希望是交融,因为交融就会被同化。所以就采用了相对与本地文化相隔离的办学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办学效果。      

     引进上海资源,就是要引进上海的办学理念与观念、工作作风与态度、教学技术与做法、学生质量标准与素质要求。这些都是文化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但一旦形成就是一种持久的习惯。为此采用与本地文化相对隔离的办学模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做法。                              

    鉴于柳林现在的高中布局,再建一所独立的高中是不很现实的,为此建议与上海实验初中一并考虑,建一所高中六规,初中四至六规的完全中学,以此满足老百姓对优质中学教育的需求,对其它学校办学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分校办学模式                                   

    其实说白了就是校中校。选一所校舍比较宽敞的高中学校,划出相对独立的教学楼、公寓楼、办公楼。其它资源两校共享,两所学校的校长可以互兼书记,便于协调工作。      

    3、上海实验班模式                                  

    委托一所学校,通过内部整合组建上海实验班。这种模式,方山县当年与江阴合作过,但效果不是很好。              

    4、内部整合模式                                   

    三所高中学校一并整合,通过整合突显各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是办一所精品教育学校(上海实验班),目标一本达线;一所二本达线学校;一所多元办学学校,重点突出艺体办学特色,同时与职业高中办学接轨,多渠道拓宽学生成长的路子。

    上海实验学校的办学规划                        

    1、第一个三年计划办好点、出精品。依托上海力量先办三所不同层段的实验学校,力求在精品教育上有突破,解决当下学生外流的问题,为柳林教育发展引路。              

    2、第二个三年计划建基地、重辐射。依托上海力量,将三所实验学校办成柳林“家乡好教师”以及“家乡好校长”的培训基地,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与校长队伍建设,全面辐射柳林教育,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为柳林教育长远发展铺路。                                          

    3、第三个三年计划自主办学、独立发展。逐步与上海脱钩,用本县力量全面深化推进上海办学模式,实现柳林教育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走自主发展的新路。                  

    教育是民生工程,不得迁就,更不得变化无常;教育是渐进式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更需要长远的规划与持久的坚持。作为一名长期坚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情感是真诚的,但有些认识也是偏激的,甚至于是脱离实际的,恳请批评指正。仅此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