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政协 >> 提案工作 >> 正文
关于加快开发沿黄乡村旅游线路的建议
作者:薛利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0

沿黄乡村旅游线路已经推出多年,但其发展依然滞后,通过对沿黄各乡镇旅资源开发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沿黄带旅游开发与规划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沿黄各乡镇旅游资源深层次规划与开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沿黄带旅游资源是指在山西西部地区沿黄河一带的所有旅游资源的组合,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流程965公里,共计200多处经典旅游资源。柳林县包含5个乡镇,沿黄带上的的自然景观主要体现在黄河峡谷风光和黄土地貌景观。黄河水文特征以及黄土地貌,又有丰富多彩的沿黄民俗文化,尽含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黄河文明、山西文明、晋商文明以及红色文化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一、沿黄带旅游开发现状

(一)提出打造沿黄旅线路,推出了条不同日游的线路。其他县域的碛口古镇、壶口瀑布、等已基本发展起来,但是柳林县的很多秀丽景点如石西湿地公园石西琵琶阳家崖、孟门古镇、三交红军东征纪念馆、石西两河口景点还处于未开发阶段。整个沿黄带旅游资源整体深层次开发与规划还处于朦胧、探索阶段,资源整合度低,区域合作能力不强。

(二)沿黄乡镇一些景点虽然已发展起来,但是制约其发展瓶颈的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打破,可进入性依然很低,如从县城到三交石西还未开通定点公交车,游客只能通过包车或是自驾游的方式到达,三交一日游虽然可进入性强,宣传力度也较好,但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其住宿、餐饮停车乱等服务设施不足等。整体上看,沿黄各乡镇的旅游景点通病均体现在接待能力低,某些方面的设施甚至是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满足客源市场的需求。同时,沿黄路上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为主,缺乏休闲度假及体验性产品。旅游商品及农产品种类单调、花样稀少虽然沿黄带文化内涵深厚,但依托文化开发的旅游商品数量少,质量欠佳,且产品雷同多,如黄河石、黄河汗衫、粗布衣、剪纸、草编、柳编等沿黄乡镇旅游产品知名度低,旅游品牌未得到广泛的宣传。

(三)沿黄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参与度低。从地域上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等在各乡镇表现都不一样。从参与人员来讲,由于旅游业发展的规模有限其参与程度也并不深,同时由于广大居民的参与手段不多,提供的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普遍较低、个性不强,导致当地居民并不能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取经济利益,而不能致富

二、深层次规划与开发沿黄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加强沿黄带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首当其冲的是交通建设,首先加大主干线交通沿黄公路与八石公路循环路线建立定时定点公交线路。同时增加旅游专线。以是游客“进的来,出的去”,并能很好疏散客流。同时加强景点之间的互通性,在景点间开设直通车,将旅游与交通有机融合,随时增发班次、循环发车,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便利、经济交流合作的同时,也满足以自由行、自驾游

(二)景区各点设立专门接待人员导游,新开设农耕文化,伞头秧歌,田园采摘,劳动课体验等,结合教育部下发有关义务阶段学生劳动课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开垦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耕地,包片种植,秋天回收大红枣等一系列劳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