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界:薛永勤
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政策事项,农业产业扶贫是生产发展巩固脱贫的主要手段,全国832个贫困县及非贫困县都大量投入农业产业,回顾多年来农业产业的投入与发展及扶贫产业的发展,虽然在农业支持发展资金的持续投入下,暂时解决了脱贫,但是农业、扶贫产业仍然存在长效产业效益不佳的问题。
一、 影响农村及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
1. 沿革农业农村改革方面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八十年代,是农业发展的快速时期,九十年代以后,农粮作物,家庭养殖已经开始不足以养活人了,导致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农民进城打工,2006年取消农业税,同期开始粮食补贴政策,但补贴资金杯水车薪,仍然离乡,老边偏农村,大概十室九空,能够留下的大抵为高龄老人,出现农田撂荒,枣果留树的现象。
2. 农业政策方面
为保障社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稳定粮食、蔬菜、肉类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是国家基本的农业经济政策,粮价不如矿泉水价是基本存在的,每亩67元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聊胜于无,2018年以来,种粮补贴必须确权,未确权的不予补贴,土地确权尚未全面完成,补贴资金发不出去,此或为政策硬伤。
3. 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各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长期持续投入,奈何量少,新的一批解决,轮换一圈,旧的又出现问题,年年投入年年解决,仍有问题,好在近年脱贫攻坚重点“两不愁,三保障”的大量投入,大面解决甚而覆盖。农村公路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畅返不畅、四好公路的政策资金长期持续投入,极大的缓解的农村交通问题,对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宏伟政策,尚需大量的政策资金的投入。2008年的“铁公鸡”基建是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冀希望于“新基建”会有。
4. 农业生产工具方面
目前,市场上适合平原、山地的各类大型、中型、小型农机具种类繁多,为何大量农民种地仍不能全面普及,是政策制度,还是市场机制的问题,总归是大量农民是买不起的,秦时锄头仍在使,不是农户不知耻。
二、 建议
在政策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此不再赘述,以下重点基于新科技的线上交易模式,或许在巩固脱贫,普惠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可提供一点思路。
1.通过线上交易,取消各级销售环节,直接生产、存储、运输、消费。
2.通过加挂已有的淘宝、京东在线交易平台,或单独开发APP交易软件平台,农户通过身份户籍证、土地确权证,经基层一级政府审核备案,即可准入线上交易,该交易平台既按行政区划级别目录树设置搜索,又按农产品(粮、蔬、果)类别搜索,交易内容甚至包括土地种植经营权。为环保、绿色、自身健康,各阶层人员均可线上种地经营,实际种地人可以为原卖方或其他农户或买房,种地的后续劳务、生产资料的投入,可线上随时按标价购买。
3.为支持农产品运输发展,实行快递下乡补贴,快递人员量化宽松,专业快递员、兼职快递员、顺路快递员均可接单,统筹方法,人人均可快递。
4.对于风险投资来说,该模式,开发成本小,若专业运作管理协调,或可预期后续成功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潜力甚巨。
5.可通过政企引才入股模式,后期市场化运作。实现人人可耕田,人人可快递,惠及千万户,大家共安康!
二0二0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