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家庭学校期望值过高、电子产品成瘾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青少年抑郁焦虑症正面临发病年龄降低、发生率上升的局面。青少年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容易带来自杀、应激性犯罪等风险隐患。很多孩子刚上大学就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空心病、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等,其实多数都是在中学时就有问题,埋下隐患,只不过没有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注而已。所以进一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以往的心理问题总是混同于思想品德问题,现在学校教育的现实表明,心理问题必须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虽然现在心理健康课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日常课程中,但是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的,所以必须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按学生比例或学校规模在中小学中设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岗位数。
2、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有专业性,要求必须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或心理学专业学历的老师来从事这项工作。
3、把心理教师的配备情况纳入到学校的考核中去。
4、把心理教师的定绩考核与其他任课教师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