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政协 >> 提案工作 >> 正文
关于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
作者:牛贤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0

政协委员  牛贤明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但是,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与时代要求、社会进步、大众期许等方面不适应、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诸多问题,如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亟待明确;家庭教育尚未列入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缺少有机衔接与协同机制,家长教育指导滞后,不少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不能胜任合格父母职责;家庭教育市场缺乏准入机制,监管缺失等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3、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4、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5、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

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1)智育第一

很多家长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责任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

2)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仅不重视心理健康,而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  

3)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老师,这根本就是放弃家庭教育的表现。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   

2、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

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能采用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忽视个性,强行塑造

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  

2)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

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   

3)“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子女优先”等特点。它表现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4)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5隔代抚养问题。

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教育平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脱离了家庭教育,没有家庭的支持、配合,学校是不能单独地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如果家庭教育是消极的,就足以消弱或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如果是积极的,就可以加强和促进学校教育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教育平台。

1各级学校组织建立家长学校,构建家校交流平台。

家长学校交流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成长,要宣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方式和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成员的影响力向其他家长辐射,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2重视家长会的主题设计方法的灵活性。每个学期2-3次的家长会,学校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设计主题、安排内容,运用有效和富有感染力的方法,力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及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家长会的主题设计要跳出原来意义上的功能,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帮助家长们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甚至还要具体地教会文化层次及文化素养较低的家长群体,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榜样和尊严,如何与自已的孩子交流沟通,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观等等。

2、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议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部门议事日程,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推动这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将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社区工作内容。开办公益性的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为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或辅导服务。明确部门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党政重视、妇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家长参与的社会化家庭教育新格局。

3、推进家庭教育的项目化运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既是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的新部署,也是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议妇联和教育等相关部门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研究和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和设施、活动资源,增加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将家庭教育工作任务制定成项目,形成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合力。通过企事业单位及其政府部门参与,争取家庭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探索经验,以点带面,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能、效益,实现家庭教育社会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