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柳林政协 >> 提案工作 >> 正文
关于加强青少年劳动意识培养和劳动能力教育的建议
作者:杨成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0

柳林县实验小学  杨成平

现状:据调查,我市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课程,但常常纸上谈兵、形同虚设。现在的青少年大都缺乏劳动概念,更缺乏自我劳动的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学习,不要求劳动,连洗袜子、洗碗等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孩子做,更有些家长甚至书包都不要孩子自己背。学校班级打扫卫生都被家长代劳或雇用别人帮孩子打扫。95%的学校公共区域都成了学校雇用保洁员来清洁卫生。这种环境下,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劳动观念薄弱,不会劳动、不会料理自己的日常事务,独立生活能力差;有的孩子还存在不爱惜、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生活不节俭。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为此,建议:

一、学校要确定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学校劳动方面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不让劳动教育课程有名无实。要要求学校增设场地或与有关的企业、农村乡镇结对,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能力到一线体验合适的劳动项目,参与到跟日常生活、当前社会建设息息相关的真正劳动或模拟劳动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获得真正的劳动技能。

二、学校的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学校应根据学生成长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如小学生应注重基本生活技能、劳动意识与习惯的养成通过日常学校打扫卫生家庭洗碗、整理内务、洗衣服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中学生应注重劳动技能、价值观与精神的培养。通过开设清扫课、种植课、养殖课、维修课等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从小接受劳动光荣教育,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严禁家长参与、顶替。通过各类、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青少年进行劳动光荣的宣传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只落实在课程中,而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家庭中必须给孩子开展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此外,也应经常邀请各级劳动模范、技术能人到校讲学或培训实操,让“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深入人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