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提案者:刘亮亮 界别:教育界
联系电话:13834672209
【理由】
《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17岁以下未成年中约有三千多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另据统计,国内有77.9%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虽然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比较好,部分学校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探索与实践,但从全县范围来看,很多乡镇中小学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结合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现就推进我县乡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别的课程,不需要考试鉴定,对升学考试也没有直接的影响,导致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不重视,特别是很多乡镇中小学心理学课程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这个课程。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当中,促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小学能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财物的建设和充分利用。
教师队伍当中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主动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课程的人不少,这些人我们没有很好的利用,一边是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严重短缺。为了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我们可以考虑教师的流动上课,协调联系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到乡镇中小学为孩子们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或者做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帮助,真正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育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部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家长会逐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健康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观念,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同时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绿化校园周边社会环境,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和落实。
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均衡;课程体系不健全;预防教育松懈等想象。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推进全县素质教育发展,做好乡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